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課程設計

一、有系統的網路學習環境:
1.多元化的學習資源 2.個人化的學習環境 3.合作式的學習方法
4.建構式的學習理念 5.多人化的學習參與 6.豐富化的學習內容
7.導向式的學習指示 8.跨文化的學習素材 9.全球化的學習視野
10彈性化的學習時間 11人性化的學習情境 12簡易化的操作界面
13多樣式的學習機制

二、新型網路教學的特點
1.符應認知建構理論 2.提供暫時中斷功能 3.以學生為學習主體
4.問題取向教學模式 5.知識為主體之角色

三、資訊教育
前言:諾貝爾獎得主皮吉爾曾預言:到了二十一世紀,石油、水、土壤等資源,   都有別的方法來取代;只有陽光和資訊是僅有的兩個無法取代的資源。

1.資訊科技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1)學習空間自閉鎖轉為開放 (2)學習型能由單一轉為多元
(2)知識內容由吸取轉為創造 (4)教學媒體由靜態轉為動態
(5)教育環境由校園延至校外 (6)校務行為由人工轉為電腦

2.資訊科技社會教學生態的轉變:
 (1)教學主體從老師中心轉變為學生中心
 (2)資訊獲取從被動吸數轉變為主動建構
 (3)學習型態從個體學習轉變為合作學習
 (4)教學方式由教師傳遞轉變為師徒相授
 (5)學習教材由單一固定轉變為生活多元
 (6)學習空間由班級封閉轉變為開放延伸
 (7)學習內容由制式單調轉變為活潑彈性
 (8)學習過程由靜態接受轉變為動態探索
 (9)學習方式由即時即地轉變為跨越時空
(10)教具媒體由平面靜態轉變為立體動態
(11)教學評量由靜態評量轉變為動態評量

3.資訊社會走向:
 (1)企業化的經營 (2)科技化的設備 (3)精緻化的產出
 (4)國際化的路線 (5)人文化的關懷 
四、現代教學方法
(一)趨勢
  1.教學心理化
 2.教學社會化:利用團體活動和討論的方法、社會資源。
  3.教學科學化:有理論基礎、專業訓練。
  4.教學藝術化:教學態度和手腕。
  5.教學參與化:師生共同參與、學生自動學習、自我評鑑。
(二)做法
  1.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內發性的學習。
  2.加強輔導學生,指導正確學習途徑。
  3.充實教學設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舉辦教學觀摩,研究改進教學方法。
  5.了解個別差異,發展個別輔導方案。
  6.依照學科性質,活用教材教法。
  7.建立教育資料庫,豐富教學媒材。
  8.精進作業指導、作業批改方法。
  9.指定教材預習,提早學習預備度。
 10.學生自我評鑑,反省學習成果。
(三)加強教學研究
  1.各校將每學期教學研究次數、日期納入行事曆,切實召開會議。
  2.每次開會應擬定討論題綱,題會討論。
  3.每次開會指定教師做專題研究報告,介紹新的教材教法。
  4.每學期聘請專家學者到校演講,介紹新知。
  5.擴大舉行同科目之教學研究會。
(四)教與學的改變
  1.人:(1)教師傳統封閉心態之改變 (2)學生學習心態之改變
      (3)家長配合學校之改變
  2.事:(1)教材教法的改變 (2)教室情境的改變
  3.時:(1)上課時數的彈性調整改變 (2)上課時間限制的改變
  4.地:活動教室。
  5.物:(1)跳脫傳統窠臼 (2)運用統整課程 (3)主題式教學法
  
五、教學評量實施原則
 (一)評量目標在於進步而非在於及格(二)評量範圍應兼顧認知技能及情意
 (三)評量內容應適應個別學生的差異(四)評量歷程應是種持續不斷的歷程
 (五)評量內涵應兼顧學習過程與結果(六)評量情境應涵蓋不同的學習環境
 (七)評量方式應該是多元方法的運用(八)評量實施是師生共同合作的過程
 (九)評量活動與教學過程須密切結合
六、基本評量理念
 (一)人性化的尊重 (二)科技化的策略 (三)多樣化的方法
 (四)公平化的態度 (五)完整化的資訊 (六)精緻化的結果

七、統整課程
 (一)定義:
   1.跨學科的課程作有意義結合,以理解生活問題與擴大學習範圍。
   2.可單科與生活統整,亦可合科、跨科或科技整合來進行。
   3.以主題方式貫穿整個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
 (二)特色:
   1.學生本位:積極主動求知、探究。 2.教師協助:從旁提供資源、引導。
   3.課程多元:強調完整的生活體驗。 4.生活中心:結合日常生活經驗。
 (三)優點:
   1.教師方面:(1)教學更具挑戰性(2)教法更能活潑化(3)教育理念更能實現.
  2.學生方面:(1)獲得生活化知能(2)紮實的完整學習(3)培養獨立研究精神
(4)增進創造思考能力(5)活絡人際溝通技巧(6)激發生活體驗興趣
3.其他方面:暢通親師間的溝通,家長更熱心參與。
 (四)設計方式
   1.教學前準備
    (1)決定統整主題:主題網方式,尋找核心科目。
    (2)預估教學時間:總時數,每週進度表。
    (3)訂定學習目標:切合學生經驗。
    (4)活動單元設計:每節主題名稱、內容。
    (5)決定教學方式:協同、大班、分組、個別。
    (6)各科教師溝通(7)編寫教案、流程表、學習單。(8)尋求家長資源
   2.教學過程
    (1)進行各主題活動 (2)佈置合宜情境 (3)成果發展會
    (4)教學評量:學習單、多元評量、學習態度等等。
   3.配合事項
    (1)給家長的信:事前、中、後均向家長說明,並附回條。
    (2)教室布置:
       a整學年可分別布置不同主題 b班級亦分組進行不同主題布置
       c活動期間隨時展示學生作品於教室內外 e活動照片展示
    (3)獎勵卡設計:
       a符合主題特色的獎狀 b通通有獎原則 c以提供學習為目的
    (4)教師日誌的運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