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班級經營親師溝通

一、教育相關原則
(1)主動化原則:積極主動精神,創思行為,前瞻理念,謀求教育問題的解決。
(2)敏捷化原則:課程、教材、教法、評量均加強改進,行動敏捷,追求績效。
(3)民主化原則:講求法治,全體參與,雙向溝通,授權分工,團隊合作。
(4)科學化原則:科學方法訂計畫,科技資訊協助教學,電腦系統處理級務。
(5)有效化原則:講求問題解決「投入-產出」效益,講求活動附加價值。
(6)權變化原則:教材教法的選擇,視課程內容及情境需要而改變,切忌僵化。
(7)參與化原則:親師生共同參與,採腦力激盪方式,在共同合作下促成發展。
(8)教育化原則:符合教育意義,以能達成教育目標為主要目的。
(9)教育愛原則:耐心、愛心、信心,親近學生,傾聽學生心聲,體諒信任之。
(10)志願性原則:志願參與,積極投入,為學生為班級為教育盡最大心力。

二、教師達成教育目標的有效策略
(一)遵守教師會自律公約,與學校行政良性互動,提升教師專業地位:
   1.與學校協商聘約、課程、教科書。
   2.積極維護師道尊嚴與教師專業自主。
   3.與學校行政單位共同研究,解決教育問題。

(二)增進自我教育專業素養,改進教學品質,提升校務參與能力:
   1.參與切合自我需要的進修研習活動。
   2.強化自我進修,並與同儕合作研究。
   3.進行專題研究、行動研究,解決教學歷程中相關教育問題。

(三)提供統整適性課程,符應學生需要:
   1.統整課程:生活經驗課程、潛在課程、充實空白課程,符應學生需求。
   2.多樣教材:教學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科,廣泛收集資料。
   3.活潑教法:協同教學、合作學習、價值澄清、角色扮演、兩難困境、
          啟發式、討論式、探索式等,配合使用。
   4.多元評量:兼重過程與結果、質與量、檔案與實作、自我與小組評量。

(四)改進教與學型態,建立教育新氣象:
   1.自主學習:給予自由發展空間,提供適性教育,協助完成學習。
   2.彈性課表:班群教學、萌發式課程、配合學生興趣、發展方向。
   3.活動作業:學習單、主題探索、資訊蒐集、實驗報告、動態性作業。
   4.移動教室:戶外教學、校外教學、主題探索、發現之旅、學習觸角由               校內延伸到校外。
(五)結合科技,提升教學效能:
   1.CAI電腦輔助教學。 2.視聽媒體輔助教學。
   3.虛擬網路,遠距教學。 4.虛擬教室,線上評量。

(六)班務行政電腦化,提高效率:
   1.減少人力抄寫負荷。    2.學生個別資料提存簡便。
   3.教學或學習資訊取得容易。 4.電子家庭聯絡薄,親師溝通順利。

(七)規劃教育活動,促成學生全人發展:
   1.愛整潔:參與班際整潔比賽,清掃區域分配。飯前洗手、飯後漱口,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2.守秩序:參與班際秩序比賽,遵守學校憲法,訂定班級公約,加強常規訓練,使學生行為舉止合乎社會規範和法律。
   3.存禮貌:參與班際禮貌比賽,尊師、敬長,孝順父母,友愛學弟妹。
   4.有愛心:培養學生尊重別人,關懷同學,具感恩心、體諒心,並與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5.做環保:辦理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愛護野生動植物,具環保概念。

(八)配合學校辦理人性光輝訓輔活動,豐富學生生活內涵:
   1.自治活動 2..社團活動   3.休閒活動 4.團體活動
5.認輔制度 6.生涯輔導    7.生命教育
8.小團體輔導9.班級團體輔導 10.資源班補救教學
   11.性別平等教育12.親職諮詢服務13.個案研究會議。

(九)善用輔導技巧協助適應困難學生,發揮輔導效能:
   1.現實治療法:不問過去,只提現在,與學生建立行為契約,取得同意,確實貫徹執行。
   2.行為改變技術:
     (1)外顯性行為:系統減敏感法、肌肉鬆弛法、嫌惡治療法。
     (2)認知性行為:自我肯定訓練、自我激勵、自我評鑑。
   3.理情治療法:信念的駁斥,改進非理性部份,建立正確的信念。
   4.案主中心治療法:傾聽、同理心、無條件積極關注。
   5.家族治療法:改變家族成員的價值、行為、觀念,進而影響患者。
   6.角色扮演: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7.自我反省法:透過輔導者的指導,使患者能勇敢面對本我,改善自我,化解衝突危機。

(十)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創造最佳學習條件:
   1.規劃人性化、精緻化的班級教學環境。
   2.妥善規劃班級資源,做客觀、有效、合理的分配。
   3.蒐集班級教學軟硬體設備,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
   4.蒐集、調查本市可利用的資源,融入班級教學。

(十一)營造優質的教育情境,提供最適合學習的空間:
1.人性化對待兒童。
2.讓班級成為學習的樂園。
3.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
4.深入瞭解兒童需要,傾聽兒童心聲。
5.因應兒童需要,設計合理的作業。
6.當兒童遭受挫折困難時,教師耐心地陪同面對。
7.精神環境:人性化、精緻化、和諧、互動、尊重、關懷、教育愛、
       同儕性競爭,相互切磋學習。
8.物質環境:美化、綠化、無障礙、最少限制、安全有趣,適合不同年                                    
          齡層。
8.社會環境:設計良好的典章制度,活動儀式,發揮制教功能。

(十二)建立民主式「社區意識」,鼓勵並引導家長參與班務運作:
1.人事部份:未到校學生原因調查、班級家長會通知聯繫。
2.教學部份:補求教學、教室佈置、教學評量、協同教學。
3.事務性工作:學生安全維護、班級圖書管理、班級環境美化。

(十三)結合家長與社區的力量,共謀班務發展:
   1.強化班級家長會功能:鼓勵導引參與班務會議,解決紛爭,聯絡親師  
               情誼。  
   2.加強親師合作:親師協會、親師聯誼、家庭訪問、電話懇談。
   3.鼓勵參與親職教育:家長成長團、親職教育講座、媽媽教室活動、
              母姊會。
4.廣徵社區人力、物力、財力、組織及社會資源,協助發展班務。

(十四)強化班級自治活動,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1.熟悉學生基本資料。 
2.關懷體諒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3.組織班級幹部。   
4.強化班級幹部訓練。
5.建立班級常規。  
6.執行學校憲法。
7.成立學生法庭。   
8.獎懲學生作為。

(十五)佈置優質的教室情境,營造利於引導學生學習的空間:
1.設置各類學習角,引導學生性向發展。
2.訂定獎勵制度,激發學生向上向善動機。
3.訂定學生生活公約,協助學生建立良善行為。
4.設置時事特區,培養學生關心時事的態度。
5.展示學生優秀作品,激發見賢思齊決心。
6.親師生共同佈置,營造最佳互動溝通空間。
7.配合教學單元,提高學生學習準備度。

三、教學經營
(一)原則
  1.掌握課程要求與學生經驗,兼顧教學進度與學生學習興趣。
  2.教學具體、明確、有組織、條理化,並能旁徵博引。
  3.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注意學生學習風格、認知水平、學習困難。
  4.適當評量與診斷學生學習狀況,對低成就者施以學習輔導。
(二)策略
  1.課前充分準備 2.準時上下課 3.維持團體注意力
  4.掌握全場 5.教學順暢 6.設定管理
  7.分組教學與活動8.趨近與巡場 9.轉換管理
 10 .適當發問、增加師生互動。

四、學生常規行為經營
(一)原則
1.不良行為之改變,需要經過「反學習」或「非學習」的歷程。
  2.使用獎懲,至綜合運用各種行為改變技術。
  3.儘可能獎勵公開,懲罰於私下進行。
  4.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與自治。
  5.常規行為的管理應具體、明確,並顧及學生價值及尊嚴。
  6.善用團體動力與同儕輔導。
  7.配合全班性訓導措施,並充分與家長聯繫、溝通。
  8.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建立積極的師生關係及良好班級氣氛。
(二)策略
  1.訂立班級規約 2.制定行為契約 3.善用代幣制度
  4.運用隔離政策 5.使用交互抑制 6.保持沈默法
  7.善用消弱作用 8.社會增強方式 9.警告行為後果
 10.社會技巧訓練11.反應代價結果12.環境調整法
 13.營造良好班風

五、班級經營實務
 (一)感性的師生互動
  1.對學生背景的瞭解
   (1)儘快記住學生姓名 (2)家庭訪問 (3)請益前任導師
   (4)詳細調閱學生資料 (5)與學生一對一面談
  2.亦師亦友的教學與輔導
   (1)嚴而不苛 (2)教學流行化 (3)人性化、同理心的輔導原則
   (4)賞罰分明 (5)師生一起工作(6)適時安排班級性活動
   (7)班級家庭化(8)建立班級特色
 (二)理性的級務管理
  1.分工    2.紀律   3.秩序   4.均等 
  5.目標一致  6.員工報酬 7.命令統一 8.團隊精神 
  9.層級節制 10.人事安定11.積極主動12.集權化
 13.權威和責任

六、新世代教室管理與班級經營困難
 (一)社會風氣敗壞,人際關係疏離。 (二)自我意識抬頭,破碎家庭驟增。
 (三)親職教育失調,學生問題嚴重。 (四)家長權力澎脹,班級管理困難。
 (五)社會結構改變,角色轉換不易。 (六)價值認同混淆,叛逆行為增多。

七、親師合作
 (一)重要性:
  1.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2.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3.符應開放教育理念  4.促進教學效能提昇
 (二)原則:
  1.均等 2.民主 3.正向 4.互補 5.多元
 (三)具體作法
  1.生活教育:生活禮儀指導、交通服務。
  2.學習輔導:協助早自習活動、佈置環境、教學資料蒐集、出版班刊、    補救教學、共同策劃教學活動。
  3.校外活動:支援戶外教學、辦理社區活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