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漫談分裂型人格違常症(國中生實証病例)

漫談分裂型人格違常症
   他總是沉默不語。獨來獨往是他的特徵,微笑無言是他的記號。
即使已經開學了一個月,即使已經升到了國二,班上跟他說過話的人還是用指頭就能夠算的出來——甚至不必用到兩隻手,一隻手的手指頭就夠算了。
  不知誰給了他一個稱號:「影子」。這個稱號道盡了大家心中對他的感受——他幾乎就像個影子一樣,老是在那裡,一個人思索著什麼些東西,問他他也說不太出來,但他就是繼續在那邊思索。思索著些什麼呢?曾經有人好奇地問他,他只是淡淡地說:「一些宇宙人生的道理。」
  他的存在,似乎意味著另一種人存在的可能性。不主動跟別人講話,不主動參與大家的活動,但也從不反抗團體一致決議的活動。
  曾經有人硬是想要跟他談話,就大落落地坐在他面前,跟他聊起了家裡的事情,他起先有點驚慌,不知所措,直覺反應就是想躲起來;後來發現其他同學也站在他旁邊,正等著他的回覆。他似乎意識到自己並不容易輕易就能躲起來。這時,他頓了頓,輕描淡寫地回答了對方的問題。「下課後,回家,吃飯,看點書,睡覺」。
  這樣的回答完全沒有辦法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大家起鬨起來,想要他多說點什麼。但他講來講去,老是同樣的這幾句話。後來,大家開始意興闌珊,紛紛離去。最後剩下他一人還坐在那裡。他似乎也不以為意,神情自若地保持原姿勢繼續坐在那邊。也不見難過、興奮、憤怒、或是悲傷的情緒。
  唯一比較明顯的情緒反應,是出現在國一的時候,曾經有位年輕的老師想打開他的心扉,她花了不少的時間與患者建立關係,起初患者的反應都是很冷淡,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女老師並不氣餒,患者反倒有些奇怪,好奇地回看的,但也沒有說些什麼。過了一個多月,患者突然跟女老師說了一些事情,都是很片段的語句,連在一起都沒什麼意義,但是跟患者目前的情境卻有些關聯性。似乎,患者喜歡活在自己內心的世界,也不喜歡別人打擾。他要一個人慢慢去體驗。
  後來,大家都了解了他的這種個性,也就慢慢適應了。他在班上既不會作怪,也不會搗蛋,更從來沒有惹出麻煩過,該做的工作他還是做了,所以別人也不能說他怎樣。他不過是少朋友、特立獨行罷了。
  他的父母跟其他人也是一樣,起初對於他的狀況很擔心,一直擔心他是不是自閉症、智能不足,或者是什麼奇怪的疾病。但是從他的學業功課來看,也都在中等以上,學校的生活、校規也都能遵守。父母就不知道該怎麼向人求援。「我的小孩怪怪的!但是他的表現還不錯!」——這樣的話他們還是說不出來。
  學校的智力測驗似乎為這樣的狀況做了一些澄清。智力測驗結果,發現他的智力正常,認知與定向都還可以。但是他的現實感狀況不佳,對於真實與內心想像的事情區分比較不容易。他可能把外界的事情當成是自己內心發生過的事,也可能把自己心中想過的事情當成是別人做過的事(其實並不曾發生過)。他對於社交活動具有畏懼心理,但他又不是很想去認識別人。跟一般社交恐懼症的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並不像社交畏懼症的人那麼想跟人接觸。他很能夠容忍目前的生活。
  國二以後,有一位輔導老師在一次座談會之後,學到了一種特殊的疾病,即所謂的精神分裂症。老師拿起衛教文宣,依照上面的說法與患者核對症狀,之後就有點擔心,他是不是罹患精神分裂症?
  老師將這樣的疑慮與其他老師討論,大家越說越擔心,後來還是推舉他的導師去與他的家人討論。他的家人倒也頗為支持,原來,他們也曾經擔心過。後來,導師與家人討論過,決定由他媽媽帶他到精神科就診。患者雖然不認為有這必要,但也未特別抗拒。最後,就在半推半就當中,患者到了某家精神科的門診。
  精神科醫師經過詢問後,了解到他的社會功能狀態與他的過去病史。細心的醫師還問清楚這年紀(青少年)常用的安非他命、快樂丸等。但是患者都否認了,從家屬的旁邊觀察中,也看不到患者使用這類毒品的傾向。
  最後醫師下了個診斷——「分裂型人格違常」。並未建議使用藥物,只需要父母針對此事特別關心即可。
  什麼是「分裂型人格違常」呢?或者說,什麼又是「分裂型」?是「精神分裂」嗎?什麼又是「人格違常」呢?
  分裂型人格違常是人格違常的一種。它雖然稱之為「分裂型」,但與精神分裂之間卻無甚關係。
  所謂「人格違常」,指得是一種人格上的變異,造成患者自己與他人痛苦。所謂人格,指的是人類對於許多事情、刺激所做出來的反應,這些反應之間往往有其關聯性與其特徵,也就是說,這是一整組的刺激與反應的結合。
  舉個例子來講。有人的人格是趨向於「完美性格」。這就是意味著:它在工作場合中,可能追求完美表現;在求學階段,可能要求自己更加勤奮,也達到更高成就的標準;在休閒娛樂上,它可能高度計劃,然後就要求根據計劃來實現這些娛樂。像這樣,不同事件上,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特徵雖不太一樣,但是加總起來,卻具有一定的規則性,也就是說有個共通的主題。這主題就是「完美性格」。在人格傾向上,可能被歸類於「強迫型人格」。
  每個人都有人格,有人格是非常正常也非常重要的。透過人格特徵,人們才能讓別人理解他(「這個人就是xxxx….」),人們也才能就此認定自己。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容忍自己的人格,也會設法去容忍其他人的人格。但在少數時候,人格的特質卻太過極端,因此造成自己的痛苦,或是造成其他人的痛苦。這時,就得稱之為「人格違常」了。
  諸如先前例子中的完美性格者,倘若他過度要求表現,因而造成同事與他配合上的困難,他又老是用憤怒來還擊其他人的不配合,這下子,他就會造成其他人的痛苦與自己的痛苦。這時,就變成了「人格違常」。
  人格違常有很多種,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類,也就是A大類、B大類、C大類三等。A大類的人格違常以妄想、怪異、退縮、缺乏社交、自我中心為主軸。包含:「妄想型人格違常」、「分裂型人格違常」、「精神病型人格違常」
  B大類的人格以變化、不穩、情緒化、自我中心為主軸。包括:「反社會型人格違常」、「自戀型人格違常」、「邊緣性人格違常」、「戲劇性人格違常」。
  C大類的人格違常以焦慮、緊張、依賴與逃避為主軸。包該「畏避型人格違常」、「依賴型人格違常」、「強迫型人格違常」等等。另外還有一些難以歸類的人格違常,諸如「被動攻擊式人格違常」等。在隨後的章節中,我們將一一討論。
  回歸到本文的患者。患者從小就出現退縮,少與人互動,少講話,多沉浸在內在的幻想當中,與別人的距離相當遙遠。這是一種典型的分裂型人格違常。
  它與精神分裂症等病最大的區別在於。分裂型人格違常只是「人格」——或者說「個性」上有問題,未必代表患者有精神疾病。分裂型人格違常患者不會有幻聽、也不會有幻覺或妄想,他對於真與假還是具有判斷的能力。也能理會自己在做些什麼。
  這類患者多半是從童年早期就開始發展,等到青春期後,就已經構成了整體人格架構,難以改變。患者把自己的慾望、情緒、期待轉向內在經驗來抒發,所以從外觀上來看,這樣的人是很「冷」的,但是又不會像「精神病型人格違常」那樣有太過怪異的行為。
  一如其他的人格違常,分裂型人格違常也多半找不到病因。雖然說,具有部分的遺傳傾向,但也不是有這類疾病的人就會普遍生出這樣的下一代。可能是遺傳因子外加社會壓力與自我成長的障礙,才共同塑造成這樣的人格。
  在長期的觀察下,這類患者轉變成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的機率並不會提高,所以倒也無須特別擔心。患者需要的不是藥物的治療,而是一個妥善的照顧環境,與能夠諒解它,接受他的親友支持系統。在協助這樣的患者時,最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並無能力給予你的關懷太多的反應,所以,你很有可能會有「一張熱臉去貼到冷屁股」上的感覺。無須氣餒!這不是患者所期望的。事實上,許多患者在內心都會感謝其他人給予的協助,也都很清楚別人對它的善意,它只是無法用足夠強烈的言語或情緒來回報給其他人而已。
  部分患者在長期的生涯中,可能會因為社會適應障礙而造成憂鬱的現象,也可能會有焦慮的現象。無論是憂鬱、焦慮,都是以症狀治療為主。抗憂鬱劑可以治療憂鬱症狀;抗焦慮劑可以治療焦慮現象。
  倘若有人可以與患者連結成一個患者可以信任的關係,那麼,也許藉由這關係,就能改變患者的社交技巧。患者的人格部分並不容易改變,但透過社交技巧的提昇,它與這個社會的契合度將會提昇,也間接減低別人與自己的痛苦。這是治療分裂型人格違常的目標。

B型人格的症狀與治療(醫生寫的)

是天才?還是瘋子?難以捉摸的B型人格
 
  在現代人格理論上,人類可以大略區分成三大人格群:A型人格、B型人格與C型人格。三個人格群底下各自可細分成多種人格,而每一種人格又具有不同的人格屬性,透過當事人身處的環境,這些屬性會跟心理防衛機轉發生互動,最後才展現成為一個個別的動機,並且在團體動力的調整下,形塑成一組特定的行為。這在個人行為分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同卵雙生的雙胞胎,有著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基因、同樣的胎教、同樣的成長經過,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唸著同樣的學校,但在面對研究所考試失常而落敗的經驗時,兩個人的表現可能截然不同:哥哥可能加倍用功,堅持下去;弟弟可能直接放棄,改考其他的研究所。哥哥會說:「我相信我可以,只是努力不夠,我再努力一年,應該就沒問題了。」但弟弟會說:「我已經這麼努力,但是還是落榜,我不知道什麼原因,總之,我不想浪費一年的時間重考。說不定,別的研究所反而比較有前途。」
  兩個人有兩番話,各自有理,但結局卻完全不一樣。這就是人格的影響。哥哥的人格比較珍惜自己擁有的,但是對自己比較沒信心,所以採取保守的作風;弟弟的人格比較浪漫,對未來有憧憬,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所以大膽的投入另外一個領域。上述的分析,都是人格屬性,專屬特定人格,即便是兄弟,彼此也是學不來。
  想想看:倘若哥哥決定改換跑道,那他會怎樣?他一定很焦慮。因為信心不夠,面對全新的科系,他很難適應;而弟弟若繼續堅持下去呢?那他一定很沮喪,他不明白:自己幹什麼要白白浪費這一年的青春?不同的人格會有不同的屬性,而影響心理防衛機轉與調適策略:「天涯何處無芳草?」弟弟可能這樣想,這就是弟弟的心理防衛機轉。而換跑道就是弟弟採取的調適策略。哥哥呢?他可能會想:「更加努力,堅持下去就可以了。」這就是他的心理防衛機轉,而決定重考,就是他的調適策略。當然,到最後會怎樣?還得碰碰運氣,加上社會的影響。譬如說:如果家境很不好,那兩個人可能同時都放棄考研究所,而直接投入職場,賺錢貼補家用。
  倘若把細微的影響去除,用最簡化的模形來分析,思考決策模式分析將會如下:
  客體形成 → 組織人格結構 → 展現特定人格屬性 → 運用心理防衛機轉與調適策略 → 受到團體動力影響 → 表現為外在行為。
  第一步驟是「客體形成」。這部份筆者將略過,因為太過艱澀,即便精神科醫師也未必要懂,除非是專攻心理治療學或精神病理學者。
  第二步驟就是「人格結構」的誕生。不管A, B, C三種人格群底下的人格,都可以粗略分為「人格已經完成」與「人格尚未完成」兩者。後者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來源。A型人格群顯著冷靜,對外界不關心,喜歡獨處,但是也擔心別人會害他。這一型人格群最少,通常也不會有什麼大成就。不過,這類人格群者,非常適合研究室裡沉悶的工作,倘若又僥倖配上一個超高智商的腦袋,那前途幾乎難以限量。愛因斯坦就是這類典範。
  C型人格群底下有很多人格類別,本身也占了社會的絕大多數。共同特色是容易緊張、固執、不知變通、缺乏想像力。這類人士由於太多了,筆者不打算特別舉例。
  本文將聚焦在B型人格群上面。因為B型人格是社會中的少數,但比A型人格活躍多了,人數也顯著較多。這人格群可分成四種屬性,倘若有哪一種屬性明顯比其他屬性強烈的多,可以乾脆就將該屬性納入診斷中。
  B型人格群有四個屬性,每一個都可以單獨存在,但是通常都會一起出現,只有比重不一而已。這四種屬性分別是:「戲劇性人格」、「自我中心人格」、「反社會人格」與「邊緣性人格」。
  B型人格群幾乎都是心思很細膩,工於心計的。他的特徵有下列幾點:
  1. B型人格者,可以同時又愛又恨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同時喔!)
  2. B型人格者,很容易分化群眾,他們具有高度煽動力,以及明顯且不合理的假想敵。所以,B型人格只要成功,若非是眾人詠戴之「聖雄」,就是萬夫所指的「撒旦的化身」。
  3. B型人格者的意見改變之快,往往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別人會誤以為是當事人搞鬼或背叛,其實不是,只是人格使然──B型人格者根本不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4. B型人格者不太會受到社會規範的限制,他們討厭權威,但不知道自己本身就很渴望成為權威。所以,社會地位低、資源少者,就是地痞流氓的頭頭;相反的,倘若社會資源多者,即便當上總統也不奇怪。現在台灣總統毫無疑問就是B型人格,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何嘗不是有一大票B型人格混在其間。
  5. B型人格通常不畏懼失敗,毅力十足,但是只會做表面功夫而以,他們懂得怎麼把心力花在刀口上,有投資,當然要有所回報囉!
  6. B型人格喜歡在聚光燈下的舞台上,最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只要有觀眾,B型人格就滿意了,至於觀眾反應如何,B型人格是根本不在乎的。B型人格的群眾魅力很高,而且爭議不斷但是豎敵的速度是一樣的快。
  7. B型人格的人際關係不好,酒肉朋友多,但是知心朋友可說沒有。而且會有一定程度的被害妄想,也會不斷提防外界,但不會有A型人格那麼嚴重。
  8. B型人格必須使用B型人格專用的,你如果沒有使用stilnox的狀況,只要緊緊跟隨,萬一發生問題教育。教育對於已經定型的B型人格幾乎沒有用處。固然,他們也許可以記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他不會因此而改變。反覆犯錯是B型人格的特點。但B型人格也會因此訓練出很有效率的「合理化」心理機轉,把任何批評都扭曲成對自己有利的解釋。
  不知情的人們首次接觸B型人格,往往會被剝削的一乾二淨,從外在資源到心理健康,會被吮吸乾盡,也因此,多數精神科醫師對此類人格避之唯恐不及,寧可錢少賺一點,能轉就轉,能不住院就不要住院。
  筆者長年專攻B型人格障礙,倒不覺得這類人士有什麼可怕。因為B型人格難纏到連當事人自己也無法控制,所以,只要對於B型人格拋出來的議題完全採取漠視態度,而且完全不要回應。B型人格者在毫無訊息之下,自己心中就會產生「內戰」,終至瓦解。但是萬一有人跟著起舞,不管是附和或是怒罵,還記得前面所提到的:B型人格只要有觀眾就好,至於喜歡或厭惡,他們根本不在意。所以,毫無反應,就是最佳的應對方式。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憂鬱症輔導

一、前言 
 憂鬱症已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二十一世紀三大文明病之一,根據國內學者估計,國內每年約有百分之七的人口會罹患憂鬱症;終其一生來說,女性會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罹患憂鬱症,男性則約為百之十。然而,憂鬱情緒普遍存在於社會之中,實際被憂鬱症所擾的患者比預估的還多,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可能都有正在遭遇憂鬱情緒困擾的人。 
 若根據國內學者估計的百分之七來計算,則一個學校中,每一百個學生中就會有七個罹患憂鬱症,那假設一所學校有3000人,那裡頭就會有210位同學為憂鬱症所苦。而憂鬱症患者若無法適時的接受治療,很容易走上自殺一途。憂鬱症有15﹪之高自殺率,請問,一個學校有一位同學自殺,是否會引起軒然大波?那31位(210x15%)呢?因此,現階段中,各個學校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並將憂鬱症列為學校防治重點。 
 那什麼是憂鬱症呢?先解釋何謂「情緒」。因為某種原因而產生的情感變化,大多是臨時性的,但有時這種情況狀態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就是「情緒」,而所謂憂鬱症(Depression)即是在知、情、意的精神活動中,情感發生障礙所造成的,而憂鬱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變成生活上的障礙,變構成了憂鬱症的前提。一個人陷入憂鬱狀態後,情緒會極為憂鬱,獨處時會有說不出的寂寞和悲傷,並因此而哭泣;對自己的嗜好失去興趣;喜怒哀樂的情感動態變的遲鈍;有時候會焦躁而坐立不安。另一方面,身理上會有狀況不佳,覺得疲倦,便秘,下痢,月經異常,發汗,口乾等狀況等自律神經症狀幾乎都會出現。憂鬱症的症狀其實很容易發覺,學校老師應時時關心同學,隨時注意同學的動向,才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對學生最好的反應。 
  二、案例討論  我們針對學校學生可能產生問題的五項因素人際關係,感情生活,學業成就,家庭因素及健康狀況分別舉一案例並加以處理。處理個案的方法步驟大概有下面幾項:1। 評估孩子憂鬱的原因。2। 運用同理心傾聽、接納、尊重。3। 親師溝通,化阻力為助力。4। 增強孩子抗壓能力,培養令人喜愛的特質。5। 改變想法,尋求成就感。6। 鼓勵孩子並進行經驗分享。 (一)人際關係  小億是班上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人際關係並不理想,肇因於對分數的計較,學期初即發現他常常喃喃自語,手常不自覺往頭上拔毛髮,現今頭上已呈現光禿禿的一圈地中海,清涼的很。眼神開始恍惚,對成績及自我要求更為嚴苛。 
 ◎輔導策略:1।第一步,須先了解憂鬱發生的原因,原先就知道小億長他一歲的哥哥曾是學校的風雲人物,雖然已經畢業,但是師長看到小億時總隨口再問起哥哥的近況,他視哥哥為崇拜偶像,但在潛意識裡又很排斥常有人提起哥哥,他厭惡比較,所以跟哥哥相處的模式是有點黏又不太黏,在既崇拜又憎恨的矛盾心態下,憂鬱症便開始產生了,尤其父母親常拿他和哥哥比。
2।小億個案,是因心理問題所造成的憂鬱,所以我先傾聽小億的問題,鼓勵他說出內在的感覺,同時告誡自己切莫以主觀態度對於他的問題下結論或批評,以專注、關懷的態度表示接納與尊重,在談話中儘量用開放式問話方式,引導小億將內在的感覺做敘述,小億在表達敘述的同時,除了減低心理焦慮外,並能檢視自己內在的情緒困擾。
3।知道小億的情緒問題,急著找小億的父母先來個親師深度對談,共同審視孩子的問題,億媽和我一樣發現了小億的異樣,可是億爸威權式的管教方式,跳脫不了傳統觀念及成績分數的迷思,這點需要億媽從旁協助。母親帶著小億去掛精神官能科,確定為憂鬱症患者,已有自戕現象,醫院的醫生證明能說話,促使億爸也能配合輔導工作。初期億爸靦腆,放不下身段,我建議小億父母參加「父母成長營」、「情緒管理班」。經過幾次的上課,億爸已知道適度的期望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德性,如果執意相信高學歷才有成功的人生,而不考慮孩子的性向與能力,此時父母的期望就成了壓力和溝通的障礙。億爸改變了觀念及態度,發現小億來上學的日子,臉上快樂多了,當然也不忘提醒小億按時遵醫囑服藥。
4।隨時觀察小億的言行思想,讓小億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學習接納自己。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自然就有自己的人格特質,哥哥有他的特質,當然也有不及小億的地方。
5।小億因強烈的困擾自我,源於對自我、他人或外在環境產生了自我挫敗,當他出現挫敗情緒時,予以自我肯定及肌肉鬆弛訓練,協助孩子尋求另一方面的成就感。
6।運用團體動力,小團體輔導等輔導策略,鼓勵全班一起陪伴小億走過這一低潮 期,不孤立他,也不對他另眼相待,適度給予小億讚美與肯定,讓小億體驗別人也有相同的困擾問題,自己非異類。 (二)家庭因素  永澤是一位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在十二歲時,母親因家裡發生火災,為了救他而身亡;在永澤心裡便產生了一個陰影。而後,父親又再娶一位繼母幫忙照顧孩子,但因為弟妹陸續的出生,父親及繼母便漸漸忽略他;使他不斷的想起死去的母親,也非常愧疚、自責不已。種種原因合成的結果,造成成績一落千丈,整天抑鬱寡歡,心中不斷浮現自殺的念頭。日子一久,父親發現了此種情形,跟繼母討論因而發生了爭執,被永澤聽到了,更加深他自殺的念頭。
◎輔導策略:
1। 父母親可尋求學校的輔導老師幫忙,藉由輔導老師的開通,找出造成永澤憂鬱的關鍵;並安排一連串的諮商活動,以打開永澤心中的結。
2। 除了老師的關心外,父親也應該多多注意永澤,多多帶他出去運動或是吃飯,藉此增加父子之間的感情,以便突破其心防;也可藉此始永澤的心理更為舒暢,不再專牛角尖。
3। 繼母應該屏除偏見,將永澤視為幾出,給予其足夠的母愛,著其走出喪母之痛。
4। 父母親可多安排全家出去旅遊的機會,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也可使永澤能打入這個家庭,讓他了解其實他不是孤寂的。
5। 導師也可藉由同儕團體的力量,使永澤走出孤寂;並讓他不再意志消沉下去。
6। 若是各種方法皆無效,必須尋求心理治療師,讓永澤接受藥物治療。
(三)健康因素:
丸尾是一個頗為自傲的國中二年級學生;某天突然發現身上多處出現紅色小斑點,身體也越來越差,母親便帶他去看醫生。檢查結果發現是遺傳性紅斑性狼瘡,因此便休學接受治療。長期服用藥物的結果,卻造成身體逐漸變胖;臉色也不好看,整個人精神不大好。回到學校上課時,也因常常要看醫生而缺課,跟同學的距離越來越遠。時間一久,心裡便萌生了自殺的念頭,整天想著要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房間更是堆滿了各種自殺手冊。母親發現了此種情形,便求助醫生與學校老師,希望能幫幫丸尾。
◎輔導策略:1। 醫生在為其治療時,能給予足夠的信心;並讓丸尾相信醫生絕對能治療他的病,請他不要太過於擔心。2. 母親給予其適時的輔導,導正其偏差行為;並藉由休閒、旅遊,使丸尾能敞開心胸,不要在意志消沉。3. 學校的老師應多多鼓勵同學與其接觸;千萬別讓他認為同學、老師只是同情他;應該表現出誠意,讓他感受到老師及同學的關心,而走出孤寂。4. 同學也應該發揮民胞物與的精神,千萬別視丸尾為異類;應該一視同仁的對待他,使其走出陰霾。5. 若無法運用諮商的方式使其走出陰霾,便要轉接至心理治療師來加以輔導;也要請主治醫師與心理治療師溝通,如何使丸尾走出疾病的糾纏。
(四)感情生活美環是一個剛升上國三的女生,最近他上課都無精打采、精神不振的。原來,他最近交了一個男朋友--花輪,但是他已經國三了,即將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升學考試,而美圜的父母對美環的希望寄託甚大,所以對於他交男朋友的是一直非常不諒解,也要求他和花輪必須分手,以全心準備功課;美環的父母除了每天耳提面命地提醒他必須要好好用功唸書,還過濾打來家裡所有要找他的電話,他的信件也會過濾,甚至私自拆開他的信件,也不允許他上網等等,美環的父母對他進行了全面的嚴密監控。父母的做法讓他十分困擾,也不知道該如解決眼前的問題,而美環也不願跟剛陷入熱戀的男友花輪分手,愛情、學業、家庭的問題讓美環陷入了空前的低潮。
◎輔導策略:1। 班級導師,尤其是國三的班級,老師和班上同學會有較多的相處間,當老師發現美環的異樣時應立即約談他。2. 班級導師的態度要向朋友關心一般,不要用打探的口氣質問學生。3. 班級導師應適時作電話訪問,了解學生在家中學習情況,也藉此和父母交談,了解美環的情況。4. 應漸進式開導美環,切勿用命令或強迫式的方法要求美環。
(五)學業成就濱崎是一個高二的男生,從小他的功課都可以輕輕鬆鬆的名列前矛,是父母心目中的乖小孩,在班上也深得老師、同學的信賴,常當選為班長,而他也對自己相當有信心。可是,好景不常,他升上了高中,功課卻大不如前,不論他如何努力的唸,功課始終沒有起色,這次學校段考完,發成績了,濱崎的父母看到濱崎的成績依然沒有起色,認為他不夠用功、貪玩,便不斷責備他,認為他不用功,還規定他每天放學必須準時回家,如果回來晚了就不斷質問他去哪,連等公車太久都不能當理由,也不准他假日出去玩,在家裡不能看電視、打電腦,濱崎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父母卻不諒解他,還剝奪他的興趣及休閒,漸漸的濱崎在班上越來越少話,也不太搭理班上的事務及活動。
◎輔導策略:1। 班級導師應時時關心班上的學生及活動。2। 班級導師應關切學生的成績表現,在適當時機給予協助。3. 老師應注意濱崎在上課時的學習態度。4. 導師應約談學生,了解濱崎的學習困難在哪哩,了解他在家的複習功課、準備考試的方式及情況,給予一些正面姓且有幫助的建議。5. 和家長保持聯繫,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也給家長一些幫助小孩學習效率提高的建議。
三、結語  憂鬱症是造成自殺──現代年輕人及中年人最高比率的死亡原因的重大疾病,因為它不是特殊的人才會罹患的特殊精神病,而是身受壓力極大的現代人都可能罹患的普通疾病,可以說是「心的感冒」。  對於校園中憂鬱症的氾濫該如何防治呢?我們該如何輔導學生走出憂鬱呢?我們可以利用班會或課外活動實施教學活動,導師可利用班會時間,跟全班進行一些心靈上的交流與分享,並請同學發表;導師也可利用週記之類的東西請同學寫出這一週內發生了什麼最不愉快的事與最開心的事並給予建議或分享。另外還可以請求社會資源協助,建議有關教育單位應該給予專業的研習與訓練,以期能達到人人都是輔導老師的目標,如精神科專任醫生,專業輔導人員可以來校作全校的心靈演講,以補專業知能之不足。還有結合社會資源,建構輔導網路,建議學校蒐集與參考社區的社會支援系統與醫療服務系統,建構學校的輔導網路,以提供教師、家長、義工之輔導諮詢。並可成立「輔導諮詢中心」提供教師即時性的協助。  即使我們並非專業醫療輔導人員,但我們可以配合「教、訓、輔三合一方案」,也就是發展重於預防,預防重於治療,期許人人都是輔導老師,全面參與,做好校園初級預防工作。其實校園裡經常潛藏一些憂鬱個案,如果身為老師的你能及早發現即可避免一些悲劇的發生。

老師如何幫助班上的弱勢學生

前言
當今社會是由各種不同階層的人而組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而學校是社會的一小分支,可以由學校觀察出整個社會的型態。姑且不論社會,而對學校作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班級中有強勢〈富有、智力高人一等…〉以及弱勢〈清寒、智力低落單親、肢體障礙、心理障礙…〉的人,大家只想和強勢的人一起;而弱勢的人大都會受到排擠、鄙視!而教師要如何有效地培養教育這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以及要如何「置身其中,體驗學生的感受」則是我們現今所要探討的一門重要的課題!

 
在班上的弱勢團體的常見種類
 
I. 班上的清寒學生
一.教師如何幫助清寒學生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兩句雁心會的標語在大陸山區地方隨處可見。透過許多報導,我們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地區充滿了失學的兒童,經濟陷入困境的家庭,他們寧願縮衣節食,也要為孩子爭取讀書的機會,因為他們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只有教育才是脫離貧苦的出路。不過還是有無數學齡兒童,因為家境貧困,被迫輟學。
雖然台灣目前教育較為這些國家普及,伴隨著許多新的教育政策的實施,國人也許見形忽略了清寒貧苦家庭學童的就學權益。事實上,由於適逢經濟不景氣,以及貧富差距的日漸增大,台灣有不少家庭苦於經濟壓力而無法讓孩子順利就學接受教育。有鑑於此,教師應盡其最大力量以幫助班上、學校裡這些清寒的孩子們。
二.教師能做到什麼?
(一)有效運用清寒獎助學金並藉由慈善團體的幫助
目前每一學期或每一學年,無論是學校、政府等公家機關或民間個人基金或慈善團體,皆提供不少申請獎助學金的機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使其獲得相關的資訊、訊息,學生不但可以減輕經濟負擔,還對其有鼓舞獎勵作用。
以台南縣歸仁國中為例,「教職員工捐薪水 家長會慷概解囊 仁壽宮伸援手 學生感恩努力向學回報 」
景氣低迷,需要濟助才能完成學業的個案激增,台南縣歸仁國中設有「仁愛基金」,由該校教職員工自由捐款,並結合社會資源,集腋成裘,把溫暖適時輸送給需要的學生,多年來蘊藏不少感人故事。許多家長會委員認為該項工作很有意義,相繼加入行列,慷慨解囊;不少退休老師行有餘力,也願意共襄盛舉。仁愛基金來源於是不虞匱乏,嘉惠很多家境貧困、有心念書的學生。歸仁國中總務主任鄭家輝表示,演變到後來,該校教職員工亦經常自發性捐款充當仁愛基金,在校長黃光明登高一呼,並獲教師會支持,決定結合各方社會資源挹注,讓仁愛基金能幫助更多家境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目前仁愛基金主要採校內募款方式,由該校教職員工自由樂捐,並自薪水中扣款,每月約可累積二萬三千餘元,積少成多,同時接受外界捐獻,有效整合運用,針對家境清寒及有急難需求學生,及時提供援助。鄭家輝說,仁愛基金濟助個案,大都由和學生最接近的各班級任導師提報,校方充分信賴導師的查訪,但為顧及學生自尊心,儘量不讓接受濟助個案曝光。該校今年藍姓應屆畢業生,父親十二年前因車禍事故喪生,母親亦因腦溢血撒手人寰,藍生必須和就讀國立新豐高中姐姐相依為命,處境堪憐。歸仁國中仁愛基金發揮「及時雨」功能,協助藍生完成學業,並輔導就讀新豐高中,和姐姐彼此照應,使藍氏姐弟無後顧之憂,繼續在升學之路衝刺。也有許多學生接受濟助辦妥註冊手續後,懷抱感恩之心,透過導師詢問能否成為「工讀生」,為學校做點事情,以為回饋。校方告訴這些學生,只要認真上進、奮力向學,就是對學校最好的回報。點滴愛心不嫌少,集腋成裘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功能。歸仁國中仁愛基金成立廿多年來,幫助過無數學生完成學業。鄭家輝主任說,這些曾接受濟助學生,日後有能力,也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成為仁愛基金力量的擴張,這才是校方最大的期盼。
教師也可以藉由民間團體的力量,像是家輔中心、世界展望會等慈善團體,還有地方政府社會局等,將班上清寒學生的個案轉借給這些機構。藉由這些機構的力量,來幫助需要幫助與關懷的學生們!家輔中心或世展會等機構,不單只是對於受助學童提供經濟上的幫助,還會舉辦一些強化其身心發展的活動,相信這方面的協助也會使得學生們獲益匪淺!
(二)多觀察、關懷清寒學生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此話意味著人的多樣多變性,學生也一樣,個性特質人人個異。通常,需要幫助的學生不會主動開口尋求教師的幫助,此時教師可運用同理心,本身先以反向思考方式(if I were him)→我擁有什麼、我需要什麼、最想得到的幫助…;再回歸到教師本位,進行→1.有計劃的觀察(觀察學生平日的行為舉止).2.定時的觀察(午餐時刻的觀察或利用下課休息時間,找學生聊聊)3.不定時的觀察(如果方便的話,亦可考慮進行家庭訪視)4.亦可尋求週遭同學的幫助(幫忙觀察同學的情況)。經過一連串的觀察之後,審查、評估學生最需要的幫助是什麼,進而找出最合適的管道去幫助他們。另外,教師也可以藉許多的機會,適時的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話語或啟發性的開導,使其人生觀趨於樂觀!
(三)善用學校輔導室資源
教師可以結合輔導室資源以幫助清寒學生,首先,教師要了解學校輔導室能針對清寒學生提供哪些幫助,以及老師可以利用何種輔導方法理念對需要的學生作有效的諮商。所以教師要能充分利用學校行政資源,運用輔導室輔導老師的專業領域,對於學生提供心靈方面的資助。或者是使用輔導室的諮詢室與學生聊一聊。才能確確實實的做到幫助學生的目的!
家扶中心 http://www.ccf.org.tw/
世界展望會 http://www.worldvision.org.tw/
慈濟 http://www.tzuchi.org.tw/

II. 班上反應慢的學生
一.何謂反應較慢的學生 :
在此我所要探討的班上的弱勢團體是反應力較慢的同學, 在一個班級裡每個學生的領悟力都不一樣,有的人是老師一說就懂,反應力很快,但有些的同學卻是老師需要一提再提,而有時候卻也連最簡單的教學都是非常茫然的。在班上大部份的同學都可以趕上老師上課的進度,但就是有一些的同學是領悟力較差的。有時候老師會問問題,有時候老師會提供一些因為在課業上表現良好的獎勵,像這樣的情形,大部份是沒有他們的份的。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們會因為反應差而受到老師的忽略,更嚴重的,他們也有可能會被班上的其他同學欺負。有的學生也會因為做事情的反應要慢而被懷疑較笨或是認為他們很膽小,所以被欺負也是不會聲明出來的。
二.成為弱勢團體的原因
在來,我所要探討的是為什麼班上會有所謂的被稱為反應慢的學生,而因此被欺負。在此提出了幾點原因是關於班上這一類學生形成的原因:
1. 班上有其他自大並且愛欺負人的學生:
一般來說,班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同學,因為他們本身反應靈敏,因而瞧不起那些反應較慢的同學。可能會嘲笑他們愚蠢或是其他更難聽的字言,那些反應慢的同學在這樣的嘲笑下,漸漸地沒有力氣反抗,於是成為了班上的弱勢團體。而有些同學卻也藉著這樣的行為來吸引其他人和老師們注意,即使他們本身對了同學沒有特別深的恨意或有意的嘲諷,卻也是為班上的氣氛或那些受欺負的同學帶來莫大的影響。其他的同學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也加入了欺負那無辜的同學的行列。在此有一個例子 :
小明是一個安份守己的好學生,他會做好他份內的工作,但有一點是他覺得最大的缺憾,每次上數學時候,他覺得老師講的他都聽不太懂,雖然有疑問,他也是不敢舉手發問。每次的數學都是考班上分數倒數的那幾位,之後,同學就覺得他比較笨。大牛是班上每次上課比較反應的同學,很愛發問問題,老師問的習題也都搶著回答,是對自己很自信的學生。有一次,老師出了一道簡單的題目在黑板上,請小明上台演練,不過小明身旁的大牛和其他的同便一起起鬨說: 小明那麼笨一定不會的,老師幹嘛叫他。之類的話……..
2. 反應慢的學生自己內心所產生的自卑感:
欺壓久的學生已經懶得很別人爭辯,而且也覺得自己比不上人家,便產生一種自
卑感,跟別人相形成下,班級事務的參與會顯得較不積極,有時被同學占了便宜也是不太會為自己申明出來的。愈是這樣的情形,就更加地容易受到同學的欺負,因為既然他們不說出來或者是當場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憤怒,要靠他人的協助,當然就更困難了。
3. 老師對反應慢的同學的歧視 :
有的老師會因為想要教出成績好或者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他們會漸漸地對班上反應要慢的同學產生輕視的態度。在上課的過程中可能會故意忽略那些趕不上進度的學生並且對他們也不會提出額外的幫助,有的只是口語上的責罵或者是不諒解。以下有一個例子是談到一對在期中考考壞的雙胞胎姐妹,他們的導師在考試後有幫班上排名的習慣,由於那兩位女同學的成績實在太過低分,那位老師為了要拿到較高額的獎金,如果教出來的學生教低得離譜,將會被扣獎金,於是他要求家長開一份學生的弱智證明。對於那兩個小女孩來說無非是一種侮辱,因為她們被歧視了。那位家長十分地不願意這麼做,而那兩位小女孩也不相信自己是笨蛋。
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地方也曾發生過。據有關教育界的人士介紹,自從取消了留級制後許多小學校的學生都曾被迫做過智商測試,因為只有證明是弱智學生,即使考零分也不會影響到班級的總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後來那位家長還是去做了弱智測驗,但是醫生卻是十分地肯定他們兩位的智商的。醫生說她們兩個都是很聰明的小孩,根本就不是智。根據未成年保護法中的規定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所以位老師是不能對學生做這樣殘忍的事的。
三.解決方法:;
面對反應力慢又會被欺負的學生,老師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 以下有幾點,是我認為比較恰當的:
1. 利用團體的動力:
老師可以在班上宣導要幫助同學這樣的訊息,要發揮同學愛,假如有同學無法跟上進度,成績較好的同學應該設法幫助他,使他能早點跟上進度。
2. 掌握全局:
不管上課或下課,老師都要知道班上有哪些欺負同學的行為,在事情還沒擴大時就加以制止,以免造成受欺負的同學已經產生自卑的心理,而在班上變成是消極的態度,因而成為受到忽略的同學。
3.立定可達成的目標:
對這樣的學生可以立定可達成的目標,慢慢地求得進步。漸次的進步乃整個學習的一小步驟。老師還可以給予正增強物或負增強物,讓習慣消極的同學可以有一個具體的限制或規定。
4. 個別輔導:
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可以提供課後個別的輔導,因為他們反應比較慢的原因是聽不懂老師對大多數人上課的方法,這時候個別且適合的輔導就成為是那些學生學習的重要的因素了。

III. 其他種類的學生:
除了家境貧困,以及學習、反應能力較弱的學生之外,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個性、外表、或者家庭等種種因素,成為班上弱勢的一份子。以下列舉三種不同的狀況加以探討。

一.個性膽小內向的學生
個性膽小內向的學生,常常是班級中沉默的一份子。他們通常保持沉默,很少有自己的意見,參與度不高。甚至有時候,因為他們的膽小懦弱,遭到同學的欺侮,也悶不吭聲,默默忍受。
我們的建議是:
老師先帶這樣的學生建立自己的自信,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站出來,學會表達自己。他們不說話,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聲音。另外,老師可以找一些同學,給予他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愛護的觀念,請他們對那些內向膽小的同學伸出手,主動帶他們走進班級,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一但有了同儕的幫助,或者認同,這些原本不參與班級的同學,因為受到同體的認同,便會慢慢走進團體,走進班級。而那些欺侮人的同學,除了依同理心的方式讓他們明白自己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為了彌補他們之前的行為,他們必須是首先對那些內向的同學伸出手的人。

二.因為外表而遭同學取笑的學生
青少年的孩子,是很重視外表的,並且總愛拿同學的外表,或者長相來消遣取笑甚是排斥他們。例如小胖子,就經常是同學們的目標。如果這些同學內向,那就更容易被同學們苛薄或者譏笑排擠。

老師必須強力灌輸學生健康的觀念:不要以貌取人,並且要尊重他人。在這裡,同理心一樣是最重要的基本運用方式。此外,學生們必須明白,外表不是長久的,外表更不是一切,勿以外表去評斷審視個人。取笑或者排擠都是是不尊他人,而且不成熟的行為。而對於這些被取笑的同學,老師可以找機會讓他們一展他們的長處,讓同學明白:應該要看重的是人的能力內涵,而非外表。

三.單親家庭的學生
其實現在許多單親家庭的學生,在班級或者校園中的適應情況良好,但是我們在此論及的是情況較不佳的狀況的探討。單親家庭的學生,家庭狀況較為特殊。比起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時候他們顯得早熟懂事,但是有時候在他們心中卻有深深的缺憾。這些缺憾,或許會使得這些孩子較為陰沉,或者沒有自信,或者悲觀,甚至會出現偏差的行為。有些同學可能因為他們家庭背景的特殊,或者排擠或者議論或者諷刺他們。
 
結語
適應不良教師在帶領班級的時候,多少在班上會遇到一、二名適應不良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問題不見得在學習態度上,而是缺乏正面的同儕關係發展,在班上他們往往區居弱勢,遭到同儕排擠。
就班級經營的氣氛而言,面對弱勢的學生,導師因應的態度非常重要!倘若連導師都排擠該生,班上同學即會捕捉到一種暗示性的默許。另外,有些老師,一廂情願的企圖改變該生的人際,「規定」同學必須固定與該生交談、互動,反而造成學生心理反感,將對導師的不滿情緒,轉而發洩在該生身上。
一般而言,導師可以請輔導老師或者學校社工協助輔導學生,倘若學校資源有限,無法分工,導師可以私下約談該生,扮演他的情緒出口。
運用角色扮演以協助同儕互動其實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教師在輔導關係中,運用角色扮演的技術,協助該生練習自我表達與培養傾聽的能力。此外,青少年對同儕在意的程度,超乎成人想像,與同儕的互動可以學住青少年了解家人以外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對於青少年的社會化發展,有莫大的影響,教師可在協助適應不良學生的同時,讓家人了解同儕關係欠缺的孩子所需要的接納與幫助。

為自己而活

我曾經很害怕別人說:「那是XXX的兒子,聽說大學前三名畢業,結果考教師甄試考半天還考不上!」
考上之後,還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帶著報復的心情分享自己考取的事蹟! 其實考試不是為別人,是為我自己! 教書、教育孩子才是我想要的工作。
雖然我沒有承受太多冷潮熱諷,但是我很在意!我的女朋友也因為這些話,喪志、失去信心! 其實,自信是自找的,相信自己最重要,別人的話不要太在意! 有信心,站在台上的你才有光采!
失志的你,沒人會想用你! 因為你連自己都不相信了! 不是嗎?

修練

你明明很喜歡一個人,卻沒有表白的勇氣。
你明明很想向你的上司爭取那個職位,卻有一籮筐的遲疑和顧慮。
你明明很希望告訴某個討厭的傢伙再也別來煩你,卻從來不敢如此痛快淋漓。
你明明很不願意買下那件店員拚命推薦的襯衫,卻又擔心他會以怨恨的眼光看你。
於是你心裡想的和實際去做的往往風馬牛不相及,就像你明明愛吃漢堡,卻老是莫名其妙地點了薯條。
因為你總是擔心別人的反應。是別人的反應都只是你的虛擬而已。
你真正在應付的不是別人,是你那顆混亂不安的心。
一如站在一面鏡子前,不管是正對或背對,呈現的只是個人的鏡象。
你面對或逃避,終究只是自已。
照鏡子!!
當你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你,別人看見的就是剌蝟般的你。
當你覺得天使們都停在你的肩膀上,別人看見的就是光芒萬丈的你。
當你覺得沮喪失落能量低迷,別人看見的就是不值得託付的你。
當你覺得自在昂揚充滿信心,別人看見的就是值得相信的你。
當你覺得沒有人會來愛你,別人看見的就是可憐兮兮毫無魅力的你。
當你覺得恩寵滿懷希望無限,別人看見的就是明亮燦爛風華絕代的你。
希望大家能努力的活出自己!!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好朋友,後面還有機會,孩子在等你

我的好朋友高分落榜,
真爲他感到惋惜,考上了他就要結婚了!
一位資深老師朋友告訴我:"現在沒考上,只是因為還有更需要你的孩子在等您,老天要把你安排在最適合你的學校,怎麼可以現在就放棄!"
撐到所有缺都考完,把所有失敗都用完!接下來就要成功了!
否極泰來! 堅持到底!
以這些話勉勵我的好友,也勉勵線在還在努力的朋友們!
Ramon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到八月底之前,這裡還有很多缺額,多注意別錯過

師大教師甄選簡章整理網
://www.ntnu.edu.tw/csd/dops/teacher_dops/teaecher_dops_1/teacher_dops_1.htm

千萬別錯過台北市金華國中國文體育正式教師缺

網址如下
台北市金華國中
http://forum।nta.org.tw/examservice/showthread.php?t=30884
濱江國民中學
http://forum.nta.org.tw/examservice/showthread.php?t=29535
南門國中
http://forum.nta.org.tw/examservice/showthread.php?t=29534
桃源國民中學
http://forum.nta.org.tw/examservice/showthread.php?t=29533
台南縣
國立曾文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96學年度教師甄選
http://forum.nta.org.tw/examservice/showthread.php?t=30859

其實訓育不難當,只是辦活動比較忙,不必教訓學生
生教的話,有法律知識就不怕!
加油!別放棄機會!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教育法規重點整理

法規
重點
憲法
第158條【國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與科學及生活智能。->教育文化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政策與教育活動發展的依據。
第159條: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第160條:6~12歲之學齡兒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
第164條: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15%,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25%,在縣市不得少於預算總額35%。
國民教育法
68.05.23公佈
第1條:國民教育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
->其與評鑑的全面性有關!
第2條:凡6-15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已逾齡(15歲)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應受國民補習教育。
第3條:資賦優異之國民小學學生,得縮短修業年限,以一年為限。
第4條:為保護學生學習權,國民教育階段得辦理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其辦法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定之。
第6條:學生學籍資料應以書面或電子切實紀錄,永久保持並依法使用。
六歲之學齡兒童,由戶政機關調查造冊,送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按學區分發,必由鄉鎮區公所通知其入國民小學。
第7條:國民中小學課程,應以民族精神教育及國民生活教育為中心,學生身心健全發展為目標,並注重其連貫性。
第8條:教科圖書審定委員會由學科及課程專家、教師及教育行政機關代表等組成,教師代表不得少於1/3。
第9條:校長採任期制,一任為四年,校長遴選委員會家長會代表成員不得少於1/5。國中小校長任期屆滿時得回任教師,在同一學校得連任一次。
第14條:國民教育階段,對於資賦優異、體能殘障、智能不足、性格或行為異常學生,應施以特殊教育或技藝訓練;其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第15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應配合地方需要,協助辦理社會教育,促進社區發展。
*施行細則
第2條:國民中小學規劃,以不超過48班為原則。
第13條:校長及全體教職員均負訓導及輔導責任,而訓育主體則為導師。
教育基本法
88.06.23公佈
◎明確規範教育中立、保障教師專業自主,同時確立國民教育階段小班小校之原則。
◎四個基本精神:
教育決定民主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權力分權化、教育做為中立化。
◎核心理念:_____
(有關家長的責任與權利2.8.11)
第2條:為實現教育目的,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
第8條: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第11條:國民基本教育應視社會發展需要延長其年限。
第7條:鼓勵私人興學


第10條: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主管教育事務之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等事宜。組成係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首長或教育局局長為召集人,成員應包含教育學者專家、家長會、教師會、教師、社區、弱勢族群、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等代表。
教師法
84.8.9
第1條(宗旨):明定教師權利義務、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提升教師專業地位。
第4條:教師資格之取得,高級中學以下學校之教師採檢定制,專科以上學校之教師採審定制。
第11條:教師評審委員會之組成,應包含教師代表、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及家長會代表一人,其中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代表不得少於總額1/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之聘任,分初聘、續聘及長期聘任,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查通過後由校長聘任之。
第13條:教師聘任期限,初聘為一年,續聘第一次為一年,以後續聘每次為二年,續聘三次以上服務成績優良者,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2/3審查通過後,得以長期聘任。
第14條:教師之解聘、停聘或不續聘,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2/3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半數以上之決議。->保障教師工作
第16條:教師權利-
(1)對學校教學及行政事項提供興革意見。->校務參與
(2)享有待遇、福利、退休、撫卹、資遣、保險等權益及保障。
->待遇福利、退撫保障
(3)參加在職進修、研究及學術交流活動。->在職進修
(4)參加教師組織,並參與其他依法令規定所舉辦之活動。
(5)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有關其個人之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其權益者,得依法提出申訴。->申訴
(6)教師之教學及對學生之輔導依法令及學校章則享有專業自主。
->教學輔導專業自主
(7)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教師得拒絕參與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所指派與教學無關之工作或活動。
第17條:教師義務-
(1) 遵守聘約規定,維護校譽。
(2) 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
(3) 依有關法令及學校安排之課程,實施教學活動。
(4) 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並培養其健全人格。
->明文加強教師的責任
->需由校務會議訂定辦法
(5) 從事與教學有關之研究、進修。
(6) 嚴守職分,本於良知,發揚師道及專業精神。
(7) 依有關法令參與學校學術,行政工作及社會教育活動。
(8) 非依法律規定不得洩漏學生個人或其家庭資料。
(9) 擔任導師。【92新增】
第19條:教師之待遇分本薪、加給及獎金三種,而加給又分為職務加給、學術研究加給及地域加給三種。

第24條:教師之退休、撫卹、離職,及資遣給付採儲金方式。由學校與教師共同撥繳費用建立之退休撫卹基金支付,並由政府負擔最後支付保證責任。
第26條:學校班級數少於20班時,得跨區合併成立學校教師會。
教師組織分為三級:在學校為學校教師會,在直轄市及縣市為地方教師會,在中央為全國教師會。
第29條:教師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有關其個人之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其權益者,得向各級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提出申訴。其組成應包含該地區教師組織或分會代表及教育學者,且未兼行政教師不得少於總額的2/3。教師申訴之提起應於知悉措施之次日起30日內以書面為之。
申評會-由委員組成,並採任期制。
-專科以上學校申評會之組成要點,應經教育部核定。
第31條:教師申訴分申訴及再申訴二級。
*施行細則
第25條:學校教師會、地方教師會、全國教師會均屬於職業團體。
第26條:學校教師會由同一學校專任教師30人以上依人民團體法規定組成之,學校班級數少於20班時,得跨校、跨區,由同級學校專任教師30人以上依人民團體法規定組成之。
*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第12條:全時進修、研究者,其服務義務期間為帶職帶薪時間之2倍。留職停薪進修、研究或部分辦公時間以公假進修、研究者,其服務義務期間為留職停薪或公假之相同時間(1倍)。
師資培育法
68.11.21
第2條:師資培育應著重教學知能及專業精神之培養,並加強民主、法治之涵詠與生活、品德之陶冶。
第7條:師資培育包括師資職前教育及教師資格檢定。師資培育課程包括普通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專門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
(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實習課程=教育學程)
◎地方教育之輔導應由師範院校及設有教育學程之一般大學辦理。
大學法
第1條: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
第6條:大學校長之產生,應由各校組成遴選委員會遴選2~3人,報請教育部組織遴選委員會擇聘之
◎學生對學校會議具有參與權
特殊教育法
73.12.17公佈
93.06.23修正
第3條:身心障礙包括: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障礙、語言障礙、身體病弱、嚴重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
第4條:資賦優異包括: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能力、其他特殊才能。
第5條:特殊教育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需要。
第9條: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因身心發展狀況及學習需要,得經該管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延長修業年限,並以延長二年為原則。
第11條:各師範校院應設特殊教育中心,負責協助其輔導區內特殊教育學生之鑑定、教學及輔導工作。
第13條: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安置,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前提下,最少限制的環境為原則。

第16條:特殊教育學校(班)之設立,應力求普及,以小班、小校為原則,並朝社區化方向發展。
第17條:特殊教育學校(班)、特殊幼稚園(班)設施之設置,應以適合個別化教學為原則,並提供無障礙之學習環境及適當之相關服務。
第30條:各級政府應按年從寬編列特殊教育預算,在中央政府不得低於當年度教育主管預算3%;在地方政府不得低於當年度教育主管預算5%。
*施行細則
第17條:提供特殊教育學生家庭支援服務,應由各級學校指定專責單位辦理。其服務內容應於開學後二週內告知特教育學生家長。
第18條: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指運用專業團隊合作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特性所擬定之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內容包括-
1.學生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行動能力、情緒、人際關係、感官功能、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
2.學生家庭狀況。
3.學生身心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
4.適合學生之評量方式。
5.學生因行為問題影響學習者,其行政支援及處理方式。
6.學年教育目標及學期教育目標。
7.學生所需要之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
8.學生能參與普通學校(班)之時間及項目。
9.學期教育目標是否達成之評量日期及標準。
10.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職)三年級學生之轉銜服務內容。
*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規定,身心障礙特殊教育學校、特殊幼稚園每班學生人數:(1)學前教育階段-每班不超過10人為原則。
(2)國民小學階段-每班不超過12人為原則。
(3)國民中學階段-每班不超過15人為原則。
(4)資賦優異特殊教育學校、特殊幼稚園,每班不超過30人。
◎有關身心障礙兒童的教育應向下延伸至3歲!
九年一貫
◎90學年度開始實施、93學年度全面實施。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深耕計畫:各縣市國中小校數在126-250者,得設置課程督學2人以督導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89年公布
第3條:各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合計不低於該年度預算籌編時之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之21.5%。
◎規範了私立學校經費補助、弱勢團體學生的照顧、教育經費的查核評鑑。
強迫入學條例
第12條:適齡國民經公立醫療機構鑑定證明,確屬重度智能不足者,得免強迫入學。
施行細則第5條:強迫入學委員會,每年至少開會2次,由主任委員召集之。
◎六歲應入國民小學之國民由當地戶政機關於每年五月底前調查造冊。
◎長期缺課,係指未經請假缺課達一星期以上者。
幼稚教育法
幼稚園每班兒童不得超過30人
採購法
學校採購在10萬元以上,要上網公告公開招標。
教師在職進修辦法
教師在職期間,每一學年至少取得18小時的進修時數。
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辦法
91.12.09修正
第1條:依據強迫入學條例及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所訂定。
第2條:發現學生有未經請假、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達3日以上者,或轉學生未向轉入學校報到者,列為中輟生,應立即填具通報單通報直轄市、縣市政府,並報請鄉鎮市區強迫入學委員會執行強迫入學事宜。
第5條:中輟生追蹤管制期限,至其年滿16歲止。
第6條:國民中小學應於每學期結束後一個月內檢討輔導學生復學成效。
第9條:對不適應一般學校常態教育課程之中輟復學生,應設慈輝班等多元型態中介教育設施,提供適性教育課程。
國民中小學
學生成績評量
準則
第3條:評量範圍包括-
(1)學習領域評量:依能力指標、學生努力程度、進步情形,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等層面,並重視各領域學習結果。
(2)日常生活表現評量:學生出席情形、獎懲、日常行為表現、團體活動表現、公共服務及校外特殊表現等。
第4條: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本適性化、多元化之原則,兼顧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必要時應實施診斷性評量及安置性評量。
第5條:成績評量分定期評量及平時評量二種(定期評量之次數,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第6條:成績評量方式,由任課教師依教學計畫在學期初向學生及家長說明,並負責評量。
第7條: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記錄以量化記錄為之;輔以文字描述時,應依評量內涵與結果予以說明,並提供具體建議。量化記錄得以百分制分數計之,至學期末應將其分數依基準轉換為優甲乙丙丁等第。
第8條:學生成績評量紀錄,每學期至少應以書面通知家長及學生1次。
第10條:學生成績評量結果及記錄,應本保密及維護學生權益原則,非經學校、家長及學生本人同意,不得提供作為非教育之用。
終身學習法
第16條:中央主管機關為激勵國民參與終身學習意願,對非正規教育之學習活動,應建立學習成就認證制度,並作為入學採認或升遷考核之參據。
第17條:學校、機關、機構及團體為鼓勵國民參與終身學習活動,經主管機關核准,得發行終身學習卡,累積學習時數,作為採認學習成就之依據。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92.05.28公發布
第2條 兒童指未滿12歲;少年指12歲以上未滿18歲
第9條 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劃分如下-
1. 衛生主管機關:主管婦幼衛生、優生保健、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醫療、兒童及少年心理保健、醫療、復建及健康保險等。
2. 教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教育及其經費之補助、特殊教育、幼稚教育、兒童及少年就學、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等。
3. 警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人身安全之維護、失蹤兒童及少年之協尋等。
4. 交通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交通安全、幼童專用車檢驗等。
第37條 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
家庭教育法
第12條:高級中學以下學校每年應實施4小時以上的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應會同家長會辦理親職教育。

◎所稱家庭教育,係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和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範圍包括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兩性教育、婚姻教育、倫理教育等。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設置家庭教育中心辦理家庭教育推廣活動,並針對適婚男女提供至少4小時婚前家庭教育課程。
性別平等
教育法
93.06.23公發布
◎國民中小學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至少4小時。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女性委員應佔委員總數1/2以上
第13條:學校之招生及就學許可不得有性別或性傾向之差別待遇。但基於歷史傳統、特定教育目標或其他非因性別因素之正當理由,經該管主管機關核准而設置之學校、班級、課程者不在此限。
第14條:學校應積極維護懷孕學生之受教權,並提供必要之協助。
(學校在預防及處理學生懷孕事件應秉持多元、包容之精神,積極維護學生基本人權及學生受教權,並應儘可能採彈性措施,如放寬其修業年限與修課限制等)
第31條:學校或主管機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應於受理申請或檢舉後二個月內完成調查。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
94.03.30公發布
第13條:學校接獲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以學生事務處或訓導處為收件單位,應於三個工作日內將該事件交由所設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處理。
第14條:學校或主管機關應於接獲申請調查或檢舉後20日內,以書面通知申請人或檢舉人是否受理。接獲申復後,應於20日內以書面通知申復人參復結果。
第22條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之調查處理,不受該事件司法程序是否進行及處理結果之影響。(學校調查處理不因外力中止)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74年公布
◎教師擬於聘約期滿後不再應聘時,應於聘約期滿前一個月,以書面通知學校。
◎各級學校校長不得任用三等親以內之血親、姻親為本校職員。
◎施行細則第13條「教育行政職務」,係指學校組織法規所定一級單位主管以上行政工作職務。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國民中學教育繼續小學教育,以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及民主法治教育為中心,培養五育均衡發展之樂觀進取的青少年與健全國民為目的。
※ 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標準之規定,國民中學每班置教師2人,每9班得增置教師1人。
※ 完全中學的法源依據是:高級中學法
※ 「引進外籍英語師資」政策的基本法源是:就業服務法
※ 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任用辦法-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每週教學節數合計不超過20節
※ 公立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教師在同一學年事病假併計不得超過14日

國民教育法
教科圖書審定委員會
由學科及課程專家、教師及教育行政機關代表等組成,教師代表不得少於1/3。
教育基本法
教育審議委員會
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首長或教育局局長為召集人,成員包含教育學者專家、家長會、教師會、教師、社區、弱勢族群、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等代表。
教師法
教師評審委員會
包含教師代表、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及家長會代表一人,其中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代表不得少於總額1/2。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
組成包含該地區教師組織或分會代表及教育學者,且未兼行政教師不得少於總額的2/3。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九年一貫重大議題

【九年一貫重大議題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

一、資訊教育:

(一)基本理念
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已為各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各國紛紛推動相關的資訊教育計畫,以為其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奠基。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建立學生的校園資訊倫理及網路智慧財產權等正確觀念,學習善用資訊科技,以培養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觀與開闊世界觀的國民。

依據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精神,各學習領域應使用資訊科技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習,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便於各學習領域進行資訊整合教學,宜將各領域所共同需要的基本資訊能力、素養及其學習時間,做一詳實的規劃,以使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學習素養,以為各領域應用資訊的基礎。

本課程綱要之規劃基於上述理念,透過了解資訊科技的特性及其對個人與人類社會的影響,並針對不同領域學習所需之基本需求,分析出共通的資訊基本學習內涵,及各學習內涵所需之最低學習時數,以期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此綱要規劃之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學習素養,以為資訊教育的普及與應用奠定基礎,建立健全的資訊社會。

(二)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藉由「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以及「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等核心能力之規劃,在認知、情意、技能上培養學生達成以下之教育目標。

(1)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2)導引學生了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3)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的能力。
(4)培養學生以資訊知能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的習慣。
(5)導引學生了解資訊倫理、電腦使用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
(6)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善用網路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培養合作、主動學習的能力。
(7)開展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能力,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促進團隊和諧。

二、環境教育

(一)基本理念
環境教育緣起於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發表「www、ftp)。人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環境的問題,開始了對環境教育的關切與研究,而後經歷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及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
界定人與自然間互動關係的環境典範,漸漸由生態環境的保育擴充至整個社會及政治制度的改變;對科技及經濟發展,已由絕對信賴改變為有條件的接受;就時空而言,則從現今的環境保護延伸到關切我們下一代的生活環境,進而追求永續的發展;對自然的價值觀則由人類中心的利我想法,轉化為欣賞自然,接受萬物存在本身的價值。

「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需要應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環境教育的教育目標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而環境教育的實施原則包含:整體性、終身教育、科際整合、主動參與解決問題、世界觀與鄉土觀的均衡、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

(二)課程目標
(1)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排序、空間關係、測量、推論、 預測、分析與詮釋),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與對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2)環境概念知識內涵
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土石流、河川污染、和空氣污染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與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生態設計…)。
(3)環境倫理價值觀
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4)環境行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收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5)環境行動經驗
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三、兩性教育

(一)基本理念
追溯這波教改運動中,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一九九六年率先將兩性平等教育的主張注入教改理念;然而隨著國內性侵害犯罪率遽升所帶來的社會民意壓力。立法院三讀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條例」,並於民國八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公佈實施,教育部也於同年三月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學界對於兩性平等教育的工作,也較過去有更多的關注與論述。因此,兩性教育必須脫離理念或概念宣示的階段,轉而進入課程改革的實踐,並藉著擬訂課程綱要讓兩性平等教育的觀念真正落實。
兩性教育即為性別平等教育,「性別」(gender),其意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異,包括社會制度、文化所建構出的性別概念;而「平等」(equity/fairness)除了維護人性的基本尊嚴之外,更謀求建立公平、良性的社會對待。「兩性教育」的推動,即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兩性」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經由教育上的兩性平等,促進男女在社會上的機會均等,而在兩性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

性別平等教育(gender equity education)的推動,必須建基於對多元文化社會所產生的覺知、信念與行動,希望在文化多元的社會和交互依賴的世界中促進文化的多元觀,並希望透過持續不斷的反省實踐,教導學生熟悉自己的文化,認知自己和他人在文化脈絡的存有,並且能夠培養自尊自信。基於對多元文化與多元價值的肯定,協助學生認知文化的多樣性,教導學生瞭解團體成員之間彼此如何形成價值、態度與行為,並且引導學生破除性別歧視、偏見與刻板化印象,以促進各族群的和諧共處。

我國教育部於八十七年九月三十日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議將資訊、環境、兩性、人權等重大課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教育部,民87﹚。因此,基於教育政策的推動,兩性教育的理念與內涵,在這一次課程改革中融入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並發展適宜各階段的兩性教育學習能力指標,以體現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國民教育階段的「兩性教育」的核心能力應包含「兩性的自我瞭解」、「兩性的人我關係」、「兩性的自我突破」,三項核心能力的基本意涵分別解釋如下:

兩性的自我瞭解:瞭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
兩性的人我關係: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
兩性的自我突破:建立和諧、尊重、平等的兩性關係

兩性教育的實施,除了將理念內涵與能力指標轉化為各學習領域的知識內涵之外,希望各出版業者在編撰各學習領域教科用書與進行課程設計之際,能根據上述理念,均衡呈現兩性文化、兩性的活動與貢獻、兩性均等分工…等等內容,強調性別尊重態度,並對性別角色抱持均等的社會期待,具體呈現兩性教育的概念與內涵。

在學校方面,除了建構兩性平等的學校文化與環境,持續不斷的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專業研習與活動之外,對於課程、教學與評量最重要的執行者--教師,應培養正確的兩性觀,一方面編選具有性別均等的兩性觀教材,另一方面能澄清與修正教科書中的性別偏見,並且在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時,透過在各學習領域的基本教學時數與彈性學習時間的運用,將兩性教育議題的理念真正落實於課程實踐之中。

(二)課程目標
兩性教育的課程目標,主要著重於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在認知面,藉由瞭解性別意義、兩性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兩性的關係;在情意面,發展正確的兩性觀念與價值評斷;在行動面,培養批判、省思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

整合三個層面,可以推衍出以下六項課程目標:

(1)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兩性的社會期待與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立兩性平權之社會。
(6)建構兩性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四、人權教育

(一)基本理念
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以達到尊重個人尊嚴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從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
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社會成員從而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尊重」是人權的基本概念,互惠的權利與責任,則是公正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契約,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合作、公正、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二)課程目標
人權教育課程的目標即是透過人權教育環境的營造與「經驗式」、「互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與過程,協助學生澄清價值與觀念,尊重人性尊嚴的價值體系,並於生活中實踐維護與保障人權。

具體而言,人權教育著重在認知、情意與行為三方面,讓學生對人權有一恆久、正向且一致的態度取向,將人權內化為普通常識與生活習慣,課程目標為:

(一)認知層面:瞭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價值等相關知識。
(二)情意層面:發展自己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之正面感受與評價。
(三)行為層面: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

五、生涯發展教育

(一)基本理念
教育部於八十七年九月三十日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確定「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為國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八十七年十月十七日教育部召開「九年一貫課程分科綱要小組召集人聯席會」,決議在資訊、環保、兩性和人權四項重要議題外,增加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議題。生涯發展議題基於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確認一至九年級學生所應具備之生涯發展核心能力及融入各學習領域課程之方式(教育部,民87)。
生涯發展從1850年代起即被逐漸重視,當時因工業革命的衝擊,使許多國家產生社會及工作環境上的重大改變。從此許多學者對生涯發展進行大量且廣泛的研究,也出現許多不同學派的生涯模式及理論導向,然而人的發展並非是獨立、分離的,因此從一個階段轉換到另一個階段的過程中,需有有效的生涯發展過程。因此,學校中生涯教育與輔導應有多元化的思考角度,將生涯發展的概念融入教導及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的視野從學術世界延伸到工作世界,一併學習有關學術與職業的基本能力。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由曾任美國教育署長的馬連博士(Sidney P. Marland, Jr.)於1971年所提出的一種新構想。他認為生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從義務教育開始延伸至高等及繼續教育的整個過程,這種教育同時具備學術及職業功能,升學及就業準備,它強調在傳統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職業價值,其目標是培養個人能夠創造有價值的人生,這是發揮教育真實價值的整體構想(許智偉,民73)。

生涯教育應該連貫幼稚園到成人階段,成為教育歷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將生涯概念納入現有的學校課程中,一直被認為是協助個人生涯發展的最可行辦法。生涯教育不應只是在傳統的課程外增加一個額外的科目或單元,而應將生涯的理念融入現有的課程中。九年一貫生涯發展課程的融入是一種策略,希望教師將生涯有關的活動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因此,生涯發展課程需活動化、豐富化,使學生了解自己、工作世界和兩者之間的關連,做好生涯規劃。

(二)課程目標
生涯發展課題基於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在使學生注重自我覺察、生涯覺察及生涯規劃,其目標為:

(1)瞭解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價值觀。
(2)認識工作世界,並學習如何增進生涯發展基本能力。
(3)認識工作世界所需一般知能,培養獨立思考及自我反省,以擴展生涯發展信心。
(4)瞭解教育、社會及工作間的關係,學習各種開展生涯的方法與途徑。
(5)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培養組織、規劃生涯發展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

六、家政教育

(一)基本理念
教育在基本上是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歷程,透過「家政」議題的實施,才能落實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家政」議題的建構,係建立在三方面的基礎上:一是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是「家政」具統整IQ與EQ的特質,三是「關懷典範」的課程設計。
(1)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家政課程建構於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所提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及應培養的基本能力之基礎上。
A.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
B.國民中小學課程應以生活為中心,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個人潛能、涵詠民主素養、尊重多元文化價值;培養科學知能,適應現代生活需要。
C.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

(2)「家政」具統整IQ與EQ的特質
知識或人類求知的方式,至少有兩種模式:一是分化的、不涉及人的、理論的、與數學推理及科學邏輯的知識;另一是關連的、與人有關的、務實的、人際推理的及敘事的知識。前者明顯地是屬於學科分化的、科學的與理性的知識,也是工具性與運用科技的知識。後者則係生活整合的、人文藝術的與感性的知識,也是較屬於溝通詮釋性的及自主解放性的知識。當前學校教育明顯地偏重前者而忽視後者。

感性的求知在分科嚴謹的學術領域一向不受重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忽視它的存在。根據Brunner (1985)的看法,敘事式的求知對於日常生活中「意義」的瞭解很有貢獻。Noddings (1991) 也主張,人際推理是開放、彈性而有回應的,它受到互為主、客體的思維者對彼此關係的態度所影響,有明顯的依附與連繫,而不是隔閡與抽離。

「家政」關心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而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光靠科技或工具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因為它所涉及的問題,大多是與個人、家庭、社區、及其環境有相互關係。這些關係錯綜複雜,並非單一邏輯思考能加以解決的。因此,作為國民教育中的一學習議題,家政課程的兼具「理性」與「感性」特質,對於整合各學習領域的知能,使落實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換言之,「家政」是一整合而實用的課程,學生從家政教學活動中,學習基本生活知能,體驗實際生活,增進生活情趣。以「飲食」生活為例,買菜、點菜、餐會時的應酬寒喧等活動,必然整合語文與數學知能;烹調活動則整合了物理、化學、營養學、能源效率、鍋具餐具等材料科學、美學等知能;對飲食口味、嗜好、品味與飲食文化的形成與認識,則又整合地理、歷史、社會文化習俗等知能。總之,「家政」係整合上述學習領域知能及實踐價值教育、消費教育、環境教育、兩性教育、休閒教育及生活藝術等活生生的生活教育。

(3)「關懷典範」的課程設計
「關懷」本質上是一種動機、心理傾向或心理活動,也是一種覺醒或較恒久性的承諾;它既是一種認知表現,也是一種情感表現。「關懷」涉入個人對自己、他人及自然的知覺、感受、思維、表現與行為舉止,期能建立彼此間的和諧關係。Beck(1994)認為,「關懷」是一兼具倫理性與實用性的概念,幾乎沒有人能拒絕它,並且絕大多數的人都相信自己在實踐它。「關懷」能及於人、事、物、觀念、主體、客體、因果、機構與環境等。「關懷」的目的有二:一是促進人的發展;另一是反映人的需求。關懷某人,就得知道他是誰,他的能力、需求與限制,以及那些對他的成長有助益。換言之,關懷某人,基本上是要瞭解他,滿足其需求,並協助其成長與自我實現。就如同Hooft(1995)所強調的,「關懷」將自我表現擴散於人類存在的各個層面,包括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所構成的生物的、知覺的、心靈的整體情境脈絡中。

「家政」的建構採「關懷典範」的課程設計,旨在以「關懷倫理」促進個人/家庭/社區與其環境的整體發展,並滿足其彼此間的相互需求。以「關懷倫理」整合「公」領域的實證科學知能與「私」領域人際的與務實的日常生活知能,使賦予 (empower) 學習者具備解決私領域與公領域中日常生活經常性的問題,使心靈不離身體、思考不離行動、理智不離情感。

根據上述三方面的基礎理念,「家政」透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的學習,使得生活各領域的不同層次需求獲得適當滿足;經由合宜的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培養健康的個人,建立健康的家庭;藉由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的消費決策與管理,培養明智地消費物品與勞務;經由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課題中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學習活動,合理地利用資源,並保護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以維持良好的生態平衡;透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等活動設計中,強調兩性與兩性適性發展;兼顧工作與休閒,對生活的理性認知與感性陶冶,將飲食、衣著、居住及家庭生活等活動與休閒品味結合,以達身心均衡發展;透過多元文化的飲食、衣著、居住及家庭生活的學習中,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與自我抉擇,並建立和夥伴相互合作與和諧共事的知能,進而養成宏遠的世界觀。

(二)課程目標
(1)瞭解日常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生活的實際活動,充實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能。
(2)加強對日常生活的關懷,維繫與自己、他人及環境間的和諧關係。
(3)陶冶改善家庭生活及建立幸福家庭的信心、志趣與理想。

教師甄試資源共享網

裡面有師資班、教師甄試、教師實習、班級經營、教學設計資源共享
http://home.kimo.com.tw/formosakaku/

教室裡的春天中各類型教師班級經營原則

新世紀的教師應有的風範應該以怎麼樣的態度或方式應用在班級經營上呢?
且看下列敘述:
(一)團體動力
〝人的行為在團體中和獨處時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先單獨處理個別學生的問題,才能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此外,非不得已必須以校規〝處罰〞學生時,〝處罰〞前後的師生良性溝通很重要。 教師的IQ或不比所有的學生高,但教師的EQ與KQ則應該維持在高水準。
(二)眼觀四面
此類型教師,其特點在於具備掌控全局的能力,這樣的教師既能掌握全班學生的動態、維持良好學習情境,又能讓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通常具有這類型能力的教師,若能再略帶些許幽默感,便可避免師生關係對立、緊張,他(她)往往在教學過程中較無抱怨聲,同時也是大家口中之認真、負責、優秀的好老師。
(三)行為塑造
偏差行為學生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家長及部分教師長期忽視或掌控不當,再加上得到同儕的注意,使得不良行為受到增強,因此R-I-P在國中的許多班級中實施均失敗。遺憾的是,目前仍有為數不少的教育界同仁依舊使用R-I-P,效果不彰卻不去思考自省原因所在,只會抱怨學生不好管。 個人認為〝R-R-P〞頗適合當今國中學生之教室管理,但是必須融入〝民主方式學生自治、科學方法班級管理〞之精神,並且要以愛心耐心的理念、認真關懷的態度、企業經營的模式,結合責任內閣的制度。如此一來,班級常規運作正常,不良行為不易發生,而且師生關係將會和諧融洽。
(四)和諧溝通
金納教授和諧溝通的方法被認為對於〝公然反抗、桀驁不馴〞的學生無效,事實上只要師生間互信程度足夠、彼此均能良性溝通、共創和諧的教室情境,上述問題應該不會發生。 適時的鼓勵與適度的讚美是人本教育實施的要件,所以曾有學者提出下列名句:〝鼓勵激發榮譽心,讚美激發潛在力〞。
(五)目標導向

這類型的教師不只是一位〝病理學家〞,能快速診斷出行為偏差學生錯誤目標的類型;更是一位〝臨床醫師〞,能迅速有效給予當事學生適時的幫助。此外,〝目標導向型〞的教師具有以下幾項特色:民主、愛心、耐心、親切與堅定。班級常規必須由師生以民主的方式共同決定;有愛心的老師會接納與尊重學生;處理棘手的學生問題〝不怕慢,只怕斷〞~此時頗需要老師的耐心;教師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不能只是適度的妥協,也要有必要的堅持,所以此時正是表現出親切與堅定的時機。
(六)肢體語言
教師在教室中因為學生的行為干擾,會損失部分的教學時間,但是如果教師能善用三種技術,這種損失就可補救回來: 有效的肢體語言。 獎勵制度。 有效的個別幫助。
(七)果斷紀律
〝果斷紀律型〞的老師總是給予他人一種〝迅速、確實〞的感覺。由於許多行為是學習而來的,因此學生在此情境中也能感受與學習模仿,所以在這種老師的帶領之下,學生在常規上較有紀律、行動上較有效率,課業上也較為積極。 〝果斷紀律〞不同於軍隊模式〝絕對服從〞的軍政,而是民主風格〝權利義務〞的憲政;〝鐵的紀律、鋼的要求〞不適用於教室情境中,老師對學生必須要融入微妙的關係──情感、愛心與關懷,而且著重的是預防性的控制。 〝果斷紀律型〞的老師能以最短的時間思考,然後用最快的時間處理問題,基本上這類型的老師有很強的〝掌握全局〞能力。而如果能在剛好的時間,說出剛好的話、打出剛好的手勢、做出剛好的行動,將事情處理的剛剛好、恰如其分──這將是教室管理上相當高的藝術。 〝很兇、很會打學生〞的老師對於學生的生理、心理只有傷害;〝果斷紀律型〞的老師應該是時常面帶微笑,而非板著臉,其〝果斷〞令學生欽慕、其〝紀律〞令學生佩服。他(她)讓學生尊而不畏、敬而不懼,他(她)讓教室裏有了春天。
(八)需求滿足
葛雷瑟醫師在1985年以前的觀點表現出強勢且果決;1985年以後則顯得柔性與溫馨個人對於葛雷瑟醫師在1985年以前的理念,有部分質疑:。 1।學生們是〝理性〞的,他們〝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依吾人對於目前國中教學上的體驗,發覺學生必須在經過教育的歷程後才可能表現出較為理性的態度;而當他們受到足以影響其情緒的刺激時,其某些行為會有不同程度的〝失控〞。 2।真正關心學生的老師〝不接受壞行為的藉口〞。~事實上,老師如果真正關心學生,那麼在選擇是否接受學生偏差行為的〝藉口〞之前,還是應該先給予學生機會──傾聽學生的心聲。 因此,吾人可以知悉: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的〝態度〞比〝技術〞更重要。老師應該時常自省,不能一味的要求學生去順應一切規定,也必須思考如何適度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這樣的作法正符合葛雷瑟醫師在1985年以後提出的〝當一個人基本需求滿足後,便會覺得愉悅………〞。

老師不要歧視我

一個班級經營的故事
http://202.108.249.200/life/baike/090302_1789.ह्त्म्ल

2007年8月4日 星期六

勵志歌曲: 永不退縮! 各位要勇敢!


教甄是ㄧ場比誰比較勇敢的比賽,只要永不退縮,你就贏了!
http://vlog.xuite.net/vlog/guest/basic.php?media_id=dWFwTk5zLTM4MjAwLmZsdg==

永不退縮.任賢齊/兩極
就算我現在什麼都沒有 擦掉了眼淚還是抬頭要挺胸
面帶笑容不氣餒往前衝 我越挫越勇 我永遠不退縮
不要小看我別問我有幾兩重 風再動 雨再猛 我會站著像英雄
腳踏一陣風 肩上扛著一條龍 任你笑我作夢 就算難過也不痛
把傷心的碎片包一包帶走 回家慢慢黏好再來過
我會讓你拍拍我的肩膀說 看不出來你還不錯
就算我現在已經什麼都沒有 擦掉了眼淚還是抬頭要挺胸
面帶笑容不氣餒往前衝 我越挫越勇
我相信有一天你會回到我的身邊 看看一個沒有走的我
這痛算什麼 讓你趕也趕不走 將來的每一天會是晴朗的天空
握住我拳頭要忍耐過每分鐘 我知道在前方有人會等著我
希望我的努力能讓你感動 我仍會默默地站在你背後
喜怒哀樂都會陪著你渡過 你會看到我的愛永不退縮
就算我現在已經什麼都沒有 擦掉了眼淚還是抬頭要挺胸
面帶笑容不氣餒往前衝 我越挫越勇
我相信有一天你會回到我的身邊 看看一個沒有走的我
算我現在已經什麼都沒有 希望在明天還是抬頭要挺胸
面帶笑容不氣餒往前衝 我越挫越勇
我相信有一天你會回到我的身邊 看看一個沒有走的我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高雄縣文史

編輯失敗!部落格無法放置表格,需要的請回覆,再寄給您(記得要e-mail我才能寄)